關鍵詞 |
文物保護工程設計施工 |
面向地區 |
從山門到藏書樓共四進,皆仿明代宮殿建筑,山門有兩石獅,傳為明代遺物。寺前石砌蓮花池,為放生處。院內有大雄寶殿、三圣殿、天王殿及客舍,殿后為藏經樓。寺后東側小山有八角七級磚塔,聳立云表。青島市文物保護單位。
使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得以完整的保留,受青島市文物局委托,設計單位組織技術人員,于2017年4月1日對三圣殿及東西寮房進行了詳細的勘察測繪,并提出相應的搶險加固工程保護方案。
明樓西山墻上有一道明顯的裂縫。此為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留下的創傷。
2009年10月,昌樂縣人民將田家老莊明樓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,立碑加以保護。2015年5月,寶都街道又將其申報為“山東省首批鄉村記憶工程保護單位”。
明樓布局合理,嚴謹有序,出檐深度減少,柱梁升起、側腳、卷殺不再采用,屋頂柔和的線條消失,呈現出拘束但穩重嚴謹的風格,建筑形式精煉化,符號性增強。
墻線錯落有致,用材規整,屋面飾件、木構、雕刻等方面均體現了的工藝水平,屋頂的東西兩端和屋脊上共有6只造型精美傳神的龍頭雕件,雕件下方都有一排形態各異的神獸。4角戧檐磚分別刻有“福、壽、康、寧”四字。明樓的建造,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與智慧
科學價值
明樓建筑完整的保存了真實的歷史文化遺產,具有比較典型的明代北方住宅特征。前門是一個布滿鉚釘的“鐵門”,實為一扇被鐵皮包裹的木門。在門的中部有兩個相隔不遠的方形小孔,其功能相當于現代樓房門上的“貓眼”,用來觀察樓外情況。房內偏西側靠墻鑿有一井,其功能是用于飲用,亦可防備火災。明樓的遺存為研究中國明代傳統民居建筑在建筑規制、形態風格、工藝技術、材料等各個方面的發展變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,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。明樓是民俗與建筑文化的現實標本,也是研究古代民居與生活史的重要資料。
————— 認證資質 —————